瀏覽次數:次
現將《西安市高陵區產業扶貧精準到戶全覆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有關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7月8日
西安市高陵區產業扶貧精準到戶全覆蓋實施方案
按照《西安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西安市農業林業委員會西安市旅游局關于2017年產業扶貧精準到戶全覆蓋的通知》(市脫貧辦發〔2017〕75號)文件精神,為推進產業扶貧精準到戶全覆蓋,實現在冊貧困戶增收目標,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2017年,對我區未有增收產業的在冊貧困戶進行幫扶,確保全區在冊貧困戶產業扶貧精準到戶全覆蓋。
二、扶持標準和對象
(一)扶持標準:原則上按照每戶1萬元的標準進行產業扶持。
(二)扶持對象:全區未有增收產業的在冊貧困戶。據區脫貧辦統計,全區共有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401戶828人,其中在冊貧困戶333戶625人,已脫貧68戶203人。
三、扶持方式
(一)“發展無憂”型。
主要扶持對象是全區在冊貧困戶中的“五保戶(含孤兒)”共169 戶169 人,其他在冊貧困戶可自愿選擇。按照“政府引導扶持+項目帶動+經營主體發展產業+貧困戶享受分紅”的方式,發展“訂單式扶貧”。
區財政按照每戶1萬元的標準,設立區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各經營主體通過包裝產業扶貧項目申請資金,政府做好項目前期風險評估和效益預估,經評審后安排項目資金。政府協調貧困戶與經營主體簽訂分紅協議。以一個年度為周期,政府做好跟蹤監督工作,并指導第三方公司對項目進行收益分析。根據收益情況,按照一定的比例,對貧困戶和經營主體進行分紅。
扶貧項目產業安排上,圍繞全市鄉村旅游、苗木花卉、中蜂、核桃、獼猴桃、奶山羊等6大扶貧主導產業,結合我區實際,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和市場穩定性,我區重點發展奶(肉)山羊等養殖產業和“電商+特色農產品”兩大扶貧產業,一是以康達爾公司、祖代雞場和老屈莊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為引領,扶持發展養殖產業。二是依托農產品電商創業園和電商渠道,開發適合于電商銷售的特色農產品,如紅薯、甜玉米、糯玉米等。
(二)“自力更生”型。
在冊貧困戶中,針對有勞動能力和有發展意愿的,鼓勵其積極發展產業,變“輸血”為“造血”。根據家庭自有圈養條件和耕地情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自愿選擇產業類型(種植業、養殖業等),每戶至少有一項產業扶貧項目。
區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對“自力更生”貧困戶按照每戶1萬元的標準安排產業啟動資金,分批次給貧困戶發展產業給予一定補助,用于購買種崽、種苗、化肥、農藥、飼料、疫苗等生產物資,幫助其建立起發展產業的信心。為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使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能夠長期穩定脫貧。各類型產業補助標準初步設定如下:設施瓜菜3000元/畝(不含租棚費用),露地菜800元/畝,紅薯1000元/畝,籠養雞30元/只,奶山羊600元/只,肉羊400元/只。
(三)“借雞生蛋”型。
按照《西安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的指導意見》(市扶辦發〔2016〕23號)文件精神,貧困戶可通過評級授信得到不超過5萬元、期限在3年內的免抵押、免擔保小額信用貸款;區級須建立區級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合作金融機構根據區級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資金規模,按照不低于5倍的比例投放貸款。
區財政按照標準設立區級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資金,貧困戶可通過小額信用貸款,申請到3-5萬元資金,直接作為股權投入到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建立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合作社新的聯結機制,明晰產權及歸屬,通過“貧困戶+貸款資金折股量化+經營主體”的方式,創新貧困戶分享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確保扶貧對象長期穩定精準受益。
(四)探索集體經濟“三變”的幫扶模式。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潛能,創新財政扶持資金使用方式,嘗試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探索設立貧困人口“脫貧股”,建立貧困人口參與股權分紅的產業脫貧、資產收益扶貧的長效機制,實現貧困戶產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資產性收入較大幅度增長,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四、實施步驟
(一)調查摸底階段(2017年7月):完成全區在冊貧困戶產業扶貧摸底調查工作,摸清貧困戶發展意愿和參與形式,整理形成產業扶貧幫扶名單。
(二)協調幫扶階段(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底):確定合作社、龍頭企業、協會等幫扶主體,統籌協調生產物資,建立“一對一”的技術幫扶關系。指導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逐步建立“脫貧股”、公積公益金幫扶等機制。
(三)扎實幫扶階段(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底):各幫扶主體開始實施項目,生產物資到戶,開展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協調解決各種生產銷售問題。
(四)評估總結階段(2020年10月至2020年底):評估貧困戶的產業收入情況,對比全區產業生態脫貧案例,開展“回頭望”,總結幫扶經驗,探索更有利于我區發展的產業扶貧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產業扶貧工作責任。
健全扶貧到戶、戶有人扶的工作機制,強化各級產業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決策職能,積極發揮產業扶貧部門的綜合協調作用,嚴格落實街辦和各部門的扶貧責任。
(二)多渠道爭取產業扶貧資金。
積極爭取中省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加大涉農項目資金統籌捆綁力度,按照“政府統籌,渠道不亂,用途不變,資金捆綁,項目共建,目標管理”的原則,規范整合項目和安排資金;發動社會力量,動員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獻愛心”,籌集扶貧資金。同時要加強資金使用和監管機制,確保產業扶貧資金高效使用。
(三)強化產業扶貧創新研究。
深入開展產業扶貧調查研究,不斷完善產業扶貧政策體系,積極探索產業扶貧工作的新措施、新機制。廣泛宣傳產業扶貧的政策、成就和取得的經驗。樹立先進典型,為產業扶貧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