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新生寶寶和媽媽不能到醫院,我們能不能到家里去?網上預約,上門護理,在“互聯網+”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醫護在現實中、在電話里、在手機上“奔跑”了起來,同時也把護理服務送到家。這對于出院后需要隨診的產婦和新生兒來說,延續護理服務解決了這一難題。

2019年國家發布“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號召,2021年陜西省衛健委積極響應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中鼓勵各家醫療機構結合就醫群體開展院外延伸服務。今年下半年區婦幼保健院積極籌劃,探索“互聯網+護理”服務,形成母嬰護理兩大服務小組,主要針對人群為產后媽媽和新生兒,幫助新手爸媽照護新生兒和自我恢復,如產婦乳汁疏通、傷口護理、新生兒居家洗浴、理發、黃疸監測、疾病篩查等都可以居家進行,通過“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減少母嬰外出,為孕產婦和新生兒提供上門護理。

9月14日,區婦幼保健院“網約護士”開出第一單。產婦翟女士出生15天的寶寶,需要上門洗浴,接診護士按照“三評”流程完成身體指標評估后,在家里為寶寶進行洗浴,期間通過親子互動、健康宣教等方式促進新手寶媽寶爸盡快適應角色。

“互聯網+護理服務”促進了優質護理資源下沉,使院內護理延伸到社區、家庭,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個性化醫療護理需求,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居家護理服務,實現護理“零距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