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高陵縣2011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 計 公 報
高陵縣統計局
2012年3月28日
2011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和關天經濟區加快建設等重大機遇,實現了逆境中奮進的良好態勢,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 綜 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縣GDP達到188.3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6.93億元,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50.99億元,增長22.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0.38億元,增長12.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達到56310元,比上年增加7573元,增長15.54%,按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達到8937美元。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1:80.5:11.4變化為9.0:80.2:10.8。其中,第一產業比重較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下降0.3和0.6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分別是:第一產業貢獻4.81億元,貢獻率為12.59%;第二產業貢獻30.1億元,貢獻率為78.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貢獻27.07億元,貢獻率為70.88%;第三產業貢獻3.28億元,貢獻率為8.59%。工業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仍處于主導地位。
二、 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27.9億元,同比增長36.73﹪,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93億元,同比增長8.1﹪。
糧食及主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8054.87公頃,比上年減少5608.8公頃;蔬菜播種面積4513.8公頃,增加390.4公頃;水果種植面積1901.1公頃,減少188.8公頃。
種植業產品產量:全年糧食產量200313噸,其中夏糧96903噸,下降2.14%,秋糧103410噸,下降5.97%;蔬菜產量222561噸,增加37704噸,增長20.40%;水果產量51334噸,增加1324噸,增長2.65%。
畜牧業產品產量:肉類產量6878.8噸,增加755.8噸,增長12.34%;蛋類產量11579噸,減少37噸,下降0.3%;奶類產量29202噸,增加2272噸,增長8.4%;水產品產量230噸,減少320噸,下降58.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04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38.2億元,增長21.7%。其中規上工業完成總產值444.5億元,比上年增長23.68%;完成增加值132.49億元,增長2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124.44%。
2011年我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3家。
建筑業: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2.79億元,比上年增長30.8%。
全年資質內建筑企業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95.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0.9%,竣工面積20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3.3%。建筑業總產值59.96億元,其中建筑工程產值53.57億元,安裝工程產值6.39億元。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23.7萬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77.61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1.98億元,增長35.3%。 城鎮投資(不含房地產)在建項目202個,比去年同期減少110個,減少35.26%,其中新工項目127個。
全縣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5.85億元,完成當年計劃投資的118.06%,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99%。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72億元,完成當年計劃投資的100.16%。
2011年,全縣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有19家,開發項目20個。共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3.85億元,同比增長95.39%;商品房銷售面積12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1%;商品房銷售額18.2億元,比上年增長55.4%。
五、商貿流通
2011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億元, 比上年增長20.2%。
分城鄉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2億元,增長21.1%,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6億元,增長18.2%。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住宿餐飲業實現3.2億,增長23.9%。
按企業規???,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1.6億元,比上年增長33.3%;住宿餐飲業完成1.2億元,增長59.2%;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10.0億元,增長14.2%;住宿餐飲業完成2.0億元,增長22%。
六、交通運輸、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
交通運輸業:年末營運客車79輛,全年完成客運周轉量27859萬人/公里。年末營運貨車2300輛,完成貨物運輸量3950萬噸,貨物周轉量為108750萬噸公里。
全縣公路里程793.29公里。
郵電業: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46784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32027戶;移動電話用戶294859戶;互聯網寬帶接入達到28249戶。
電力:全年用電總量達到69578萬千瓦時,增長22.07%.
七、財政、金融
財政:全年財政總收入為26.88萬元,比上年增長31.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70031萬元,增長34.6%。
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完成64184萬元,較上年增長39.86%;非稅收入完成5847萬元,較上年下降4.4%.
從分部門情況看:國稅部門完成10437萬元,較上年增長25.2%;地稅部門完成35845萬元,較上年增長34.64%;財政部門完成23749萬元,較上年增長39.26%.
金融: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009911萬元,較年初增加218294萬元,比上年增長27.5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695317萬元,較年初增加124961萬元,比上年增長21.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220999萬元,較年初增加48380萬元,比上年增長28.03%。
八、招商引資
我縣以引進重大產業項目為重點,繼續做大園區主導產業。堅持做大經濟總量、做大產業集群,做大城園規模的定量目標。緊緊圍繞統籌城鄉、西安涇河工業園集群產業發展、中國西部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兵器工業基地的擴大發展及園區各大主導產業鏈條的延伸,大力實施項目招商和產業招商。先后引進了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寶雞器材有限公司高陵工業園項目、中鐵電化(西安)鐵安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系統集成制造基地項目、中交二公司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總部經濟項目、中化近代環?;ぃㄎ靼玻┯邢薰拘陆ɑせ?、深圳邦凱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節能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西安寧遠電子電工技術有限公司雷達及配套產品產業園項目、陜西博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制造項目、新疆新能天寧電工絕緣材料有限公司絕緣材料生產項目等中字號大型企業和具有產業導向作用的重大項目,強化了園區各大主導產業鏈條的延伸,很大程度的提升園區工業化水平。
2011年我縣新簽約項目21個,合同投資額106.8億元。實際利用內資16.96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6%;實際利用外資1060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6%,整體工作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全年轄區內共有各類學校102所,在校學生27302人。其中:普通中學15所,專任教師1058人,在校生13535人;職業高中1所,專任教師60人,在校生2780人;小學86 所,專任教師1359人,在校生1376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升學率83.14%;各種院校錄取學生2051人,其中一、二本956人。
科技:全年共申報立項實施國家、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8項,獲科技經費589.5萬元;安排縣級科技計劃項目7項,投資科技經費1200萬元。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文化體育:全縣藝術表演團體35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0個;完成了6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4萬冊;農家書屋49個;放映公益電影1260場。全民健身廣場79個,體育場館 1 個;全年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千余場。廣播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衛生:2011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08個,其中:綜合醫院5個,中醫醫院1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31,其中執業醫師(助理)392人,衛生機構床位數1034張。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為216853人。
2011年,以醫藥體制改革為切入點,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防病治病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縣醫院遷建工程順利開工,中醫醫院住院樓改造、崇皇、灣子、通遠、榆楚衛生院的業務用房和輔助設施改擴建完成、完成了全縣10個衛生院標準化公共衛生科和示范接種門診建設。在全縣10個鄉鎮建立起了農村急救網絡,率先在全省實現急救網絡全覆蓋。基本藥物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公共衛生工作任務全面完成,群眾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我縣先后榮獲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和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先進縣稱號。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308564人,其中:農業人口195948人,非農業人口112616人。全縣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 。全年出生人口3985人,出生率為12.91‰;死亡人口為856人,死亡率為2.7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14‰。依據2011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年末常住人口數為33.53萬人,比上年凈增0.18萬人,增長0.54%。
人民生活:全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3元,比上年凈增 2936元,增長16.9%;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503元,比上年凈增 2397元,增長27.4%。
就業:全縣年末單位從業人員25431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155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563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87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46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3%。
全縣鄉村從業人員124324人。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60082人。
社會保障:年末全縣城鎮參加醫療、養老、失業、生育、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3.43萬人、2.19萬人、0.91萬人、1.05萬人和1.11萬人,城鎮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89.6%。
全縣農村參加養老保險128024,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民為10077人,農村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86%。
十二、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城園規模不斷擴大,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城鎮化率城鎮化率達到63.5%。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公租住房建設項目已全面啟動,完成了農村危房改造安居工程。供氣供熱工程進展順利,全年發展5889戶,為9家單位及小區開始供熱,供熱面積98857平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出水水質各項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完成了27公里總面積10萬平方米的村內道路硬化工作,農村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93%。昭慧東路工程正在進行北段安置區前線施工,水景公園二期建設正在進行湖底防滲施工,涇河工業園南區截污干管工程完成5680米主管道鋪設,過河段橋梁施工已全部完成。
環境:全年城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為305天,占全年天數的83.56%。全縣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1493.48噸、4731.13噸,消減率分別為7.8%和0.6%。
創建市級環境優美鄉鎮3個;創建市級生態村5個。
安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全縣安全生產態勢平穩。全縣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162起,死亡13人,受重傷17人,直接經濟損失105.76萬元。其中交通事故69起,死亡12人,受重傷17人,直接經濟損失37.11萬元;工況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經濟損失0.45萬元.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主要經濟指標依據西安市統計局最終評估確認。
3、常住人口數依照201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推算。
4、本公報中增加值為現價,除注明外,增加值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