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國慶長假馬上開啟,相信不少人都計劃著奔赴遠方或打卡美食。但是,在旅途奔波中,由于飲食、作息不規律等情況,很容易讓腸胃“鬧脾氣”,甚至影響出行。陜西疾控這份“國慶假期出行健康飲食提示”,希望對您有用。
1.出發前:備好“應急糧”
很多人習慣趕早班高鐵、飛機,因此常常跳過早餐,或在途中隨便買零食充饑,這很容易引發低血糖、腸胃不適。
我們建議出發前可以提前準備兩類食物:
01、主食類
全麥面包、雜糧飯團、即食燕麥片(搭配便攜牛奶/豆漿),能提供持久飽腹感,避免空腹刺激腸胃。
02、應急小食
無鹽堅果(一小把即可,避免過量油膩)、獨立包裝的水果干(選無添加蔗糖款)、原味酸奶,餓了隨時補充,還能緩解旅途疲勞。
注意:別帶易變質的食物(如切開的水果、自制沙拉),也別吃太多高糖高油零食(如薯片、糖果),避免旅途犯困或腸胃負擔加重。
2.旅途中:選對餐廳是關鍵
到了目的地,品嘗當地美食一般是剛需,但“踩雷”的話就可能導致腹瀉、過敏等問題。
我們建議選餐廳和點餐時,記住這幾點:優先選擇“看得見”的餐廳
盡量選客流量大、衛生評級高(如張貼“笑臉”標識)、后廚透明的店鋪,避免進到環境密閉、店面冷清或衛生條件差的小館子。
三類食物盡量不碰
01、生涼食物
如未經徹底冷藏的刺身、沙拉,或路邊攤的涼拌菜,容易滋生細菌;
02、未熟透的食物
半生的牛排、溏心蛋、未煮透的海鮮(如醉蟹、醉蝦),可能含有寄生蟲;
03、散裝飲品
如路邊攤的自制果汁、散裝酸奶,無法確認食材新鮮度和制作衛生情況。
嘗鮮別“貪多
遇到不常吃的當地特色(如辛辣、油炸、發酵類食物),先少量嘗試,觀察身體是否適應,避免一次性吃太多引發腸胃不耐受
3.飲食小習慣:減少健康風險
除了選對食物,還有一些細節容易被我們忽略。
我們建議注意以下4點,以免引發健康問題。
01、飯前必洗手
接觸公共設施(扶手、門把手、手機)后,及時用肥皂或免洗洗手液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02、控制“冷熱交替”
剛吃完熱乎的飯菜,不要馬上就喝冰飲料、吃冰淇淋,冷熱刺激容易導致腸胃痙攣;
03、多喝水,少喝“替代水”
旅途易出汗,每天喝夠1500-2000ml溫水,盡量不用奶茶、碳酸飲料、酒精等代替;
04、規律吃飯,別“饑一頓飽一頓”
即使趕路,也盡量按正常時間吃飯,避免過度饑餓后暴飲暴食,給腸胃造成壓力。
4.應急準備
如果不小心吃壞肚子,別慌!做好這些應急措施:
01、輕微腹瀉
先暫停吃油膩、辛辣食物,喝溫鹽水或口服補液鹽(提前備好)補充電解質,避免脫水,一般1-2天可緩解。
02、腹瀉嚴重或伴隨發熱
備好蒙脫石散(止瀉)、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等常用藥物,癥狀嚴重盡快去當地醫院就診,告知醫生飲食情況;
03、過敏反應
若吃某類食物后出現皮膚瘙癢、紅腫、呼吸困難,立即停止食用,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
我們建議出行前隨身帶個“健康小藥包”,裝上手電筒、碘伏、創可貼、腸胃藥、抗過敏藥等,應對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