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秋季來臨,天氣轉涼,諾如病毒引起的其他感染性腹瀉即將進入高發期。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是諾如病毒疫情的高發場所。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正常教學秩序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應如何做好諾如病毒的防控工作呢?
一、 認識諾如病毒,知己知彼
諾如病毒是一種具有引起急性胃腸炎全球大流行潛力的腸道病毒之一,其主要特點包括:
傳染性極強
只需18-2800個病毒粒子即可致病。
傳播途徑多樣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接觸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接觸被污染的環境或物品、食用或飲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吸入嘔吐時產生的氣溶膠。
環境抵抗力強
對低溫和較高溫度均具有較強耐受性,耐酸,酒精類消毒劑對其無效,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
潛伏期短
通常為12-48小時,最長可達72小時。
缺乏交叉免疫
諾如病毒具有多種基因型別,不同型別之間缺乏交叉免疫,病例可反復感染發病。
典型癥狀
起病突然,主要癥狀為嘔吐(兒童多見)和腹瀉(成人多見),可伴有惡心、腹痛、低熱等癥狀。病程通常較短,預后良好,但需警惕脫水等并發癥。
二、 落實關鍵措施,科學防控
(一) 強化日常預防
筑牢第一道防線
加強健康監測:
嚴格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一旦發現嘔吐、腹瀉等異常癥狀學生,應立即通知家長帶其就醫或建議其居家隔離。教職工,尤其是廚房工作人員也需做好每日健康監測工作,流行季節必要時同時申報同住人員健康狀況。
保障飲用水與食品安全:
飲用水被污染是近年來大規模諾如病毒暴發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自備水井和蓄水箱的學校托幼機構應格外注意。開學初和較長節假日后必須做好供水設施(二次供水、直飲水)的清潔、消毒和水質檢測工作。食堂食品安全方面要嚴格執行食材采購、儲存、加工和餐具消毒規范,做到生熟分開、徹底煮熟煮透,盡量避免供應易富集諾如病毒的海水產品
規范環境清潔消毒:
每日對教室、宿舍、廁所、公共活動區域等進行通風換氣和衛生清潔。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水龍頭、玩具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應增加消毒頻次。廁所要配備充足的洗手設施和皂液。
普及健康教育:
通過主題班會、健康教育課、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幫助師生家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不吃未煮熟食物等。
(二) 規范疫情處置,阻斷傳播鏈條
及時隔離患者:
對出現嘔吐、腹瀉癥狀的學生要立即隔離觀察,并及時通知家長帶其就醫。
科學處理嘔吐物——這是阻斷疫情傳播的關鍵環節!
疏散人員:
立即疏散嘔吐物周圍無關人員。
覆蓋消毒:
用浸透有效氯5000mg/L-10000mg/L消毒液的紗布或抹布完全覆蓋嘔吐物,靜置30分鐘以上后小心清除。
后續消毒:
清除后,對被污染的地面和物體表面用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擦拭清潔。
及時報告:
短期內出現多名相似癥狀者,應立即向所屬地疾控中心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配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置工作。
三、 加強協作溝通
共建健康校園
諾如病毒防控需要學校、托幼機構、家庭和衛生部門的共同努力。學校及托幼機構應及時向家長通報疫情防控情況,宣傳防控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家長發現孩子患病,應主動告知學校,并讓孩子居家隔離至癥狀完全消失后72小時再返校。只有我們攜手并肩,科學防控,才能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