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才是關鍵所在。脫貧攻堅的潛力和后勁在于人才的充分有效運用。要注重發揮人才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引領、帶動、示范和促進作用,形成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智力引擎。
暢通流動渠道,向脫貧一線“引才”。加大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步伐,打通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的“中梗阻”,以人才紅利推動基層脫貧攻堅、創新發展。聚焦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盤活“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業農村能人資源,推動生態農業及數字農業等方面的高素質人才,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農村通訊、物流、電商等實用型人才,到貧困地區支援或駐點,提升人才供給的靈活性與適應性,推動貧困地區提高產業發展能力和生產能力。推行柔性引才、對口援助、智力幫扶等模式,引導人才資源“重心”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下沉,打造人才集群、壯大人才體量、匯聚人才智慧、厚植人才優勢,統籌強化人才力量的流動和覆蓋,激發人才積極投身扶貧事業的主動性,為脫貧一線“輸血”“造血”。
搭建干事舞臺,在脫貧一線“用才”。堅持“才盡其用、服務發展”原則,引導各類人才深入脫貧一線把脈問診,以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結對掛鉤、項目帶動等方式扶貧,鼓勵人才帶頭創辦脫貧致富項目,引導人才心往脫貧上想、勁往脫貧上使。為人才扶貧搭建平臺,從基礎設施配套、場地落實、研發經費等方面加大支持傾斜力度,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到基層去,量身打造符合本地發展、適應人才扶貧需求的產業載體和平臺支撐,讓人才在脫貧一線有用武之地。建立科技特派員、周末工程師等制度,引導各類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單位整合科技、信息、資金、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深入農村開展科技創業和服務,與農民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體,在脫貧一線“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帶著農民賺”。
強化關心關愛,為脫貧一線“留才”。堅持在激勵保障上多做文章,探索建立貧困一線人才發展支持專項基金,落實各類激勵自主創業政策,實現“留住一個人才、留下一個團隊、留足一片產業”。加大關心關愛力度,落實好職稱評聘、掛職鍛煉、免遷檔案等政策,解決好兩地分居、子女教育等棘手問題,讓人才專心扶貧、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把工作成效寫在脫貧一線的廣袤大地上。對長期在基層農村、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業績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適當放寬學歷、科研等條件,加大愛崗敬業表現、實際工作業績和基層工作年限等評價權重,激勵人才扎根基層建功立業。聚焦高校畢業生、鄉村人才等資源,定向培養緊缺人才,引導本土人才返鄉創業,開展專業人才在職培訓,著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伍”。
健全管理機制,促脫貧一線“聚才”。抓好信息系統建設,及時了解掌握扶貧人才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科技利用、教育培訓及文化建設等具體推動作用,對扶貧人才做到人人有檔案、人人有跟蹤、人人有進展。建立脫貧一線人才現狀監督反饋機制,及時發現扶貧人才培養盲區、工作難點及流失原因,充分利用監督反饋信息指導推動扶貧工作攻堅破難,促使扶貧人才與貧困地區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建立扶貧人才流失預警機制,利用扶貧制度吸引扶貧人才,改善扶貧環境轉變人才心理,形成脫貧一線人才集聚效應。將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業績、成果作為職稱評審、崗位競聘、考核等重要依據,對引進的緊缺急需人才采取先聘后評辦法評定職稱,打通基層人才上升綠色通道。
作者:夏浩然
此欄目已歸檔
歸檔時間: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