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以來,姬家街道陜汽路社區扎實開展“深化‘六個在一線’、打造‘六個平臺’,不斷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以創建“警社聯盟”為基礎,積極借鑒兄弟社區“關哥說事”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法優秀經驗,依托“XIAN·鄰里”矛盾調解室,探索創建“鄰里說事”解紛法,按照“堅持依法化解,引導居民自治”的工作方法,聯動公安、物業、律協等多個“鄰里”單位和居民志愿者積極化解轄區小區矛盾糾紛問題,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就地化解,問題不上交。

事情“誰來說”,多方一起說。"XIAN·鄰里"工作室由社區黨支部主導,成員有公安、物業、律協等多家駐區單位和小區志愿者,以構建和諧社區為共同目標。工作室上墻了工作室制度與公示牌,在不同的矛盾糾紛調解事件上哪方有所長,哪方就來說。

事情“怎么說”,暢通流程說。首先是拓寬“知事攬事”渠道,線下按照“456入戶工作法”入戶排查矛盾糾紛,線上增設“陜汽路社區”微信公眾號矛盾糾紛反映平臺,定期聯系物業了解小區矛盾問題。其次是“理事定性”,矛盾糾紛在登記后,先實地調查廓清問題根源,再給問題定性分類,講理好勸的社區上門,需要普法的聯合律師,“蠻橫無賴”的聯合公安。最后是“限時調解”。一般糾紛在3個工作日確保要做到調解,問題突出、時間跨度較長的糾紛,明確告知當事人說事時間,避免久拖不決、矛盾激化。

如何“說的好”,機制不能少。第一是“要預防”。依托“XIAN·鄰里”工作室,通過舉辦文明普法、協商制定居民公約等“鄰里活動”來增強鄰里關系,減少矛盾摩擦。第二是“要回頭”,對已經調解的矛盾糾紛要多回訪督導,對群眾滿意度不高、矛盾反復的糾紛,要“回爐”說事,直至徹底化解。第三是“要考核”。制定矛盾調解考核辦法,根據矛盾糾紛調解的難易程度和居民滿意度,對調解人員進行打分,作為年底評選社區“優秀人民調解員”的依據。

實踐小案例①鄰里噪音鬧矛盾 多元化解消民憂
社區工作者在日常走訪排查工作中,從中南春熙集小區物業了解到一起居民矛盾糾紛事件。經多方了解,工作人員得知樓上、樓下居民因噪音問題結怨已久,物業前期上門勸阻效果不佳,并且最近矛盾有所升級,都互相用物品干擾對方,給雙方都造成很大困擾。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社區工作者及時聯系物業和網格員及轄區民警、志愿者,約好時間在“XIAN·鄰里”工作室中協商調解此事。

鄰里之間有些糾紛在所難免,平時看起來好像沒什么,但是積壓久了、矛盾深了,就可能引發大問題。社區工作者先是利用“背靠背”的調解方式,給樓上、樓下兩戶居民單獨調解,讓他們傾訴自己內心積壓的怨氣和委屈,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之后用心給他們進行調解。待當事人情緒穩定后,再用“面對面”的調解方式把大家叫到一起,心平氣和的進行溝通,讓兩戶居民把對對方的要求講出來,同時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日常注意,彼此改進。

大家耐心勸說,并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從鄰里和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雙方態度明顯緩和,最終答應選擇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成功化干戈為玉帛,握手言和。
實踐小案例②一筆費用爭三年 三天化解把手牽
居住在嘉園馨苑的陳大爺向社區網格員反映,物業因自己三年未交物業費,給家里停水了,給自己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陳大爺表示自己是獨居老人,物業收費不合理。了解情況后,陜汽路社區工作人員立即與該小區物業管理人員聯系求證,并與陳大爺商定矛盾調解時間。

第二天,社區書記與調解員來到嘉園馨苑小區,同物業經理和陳大爺進行協商調解。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調解會,在考慮物業公司利益和陳大爺特殊情況下,物業同意在接受范圍內降低費用。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陳大爺也將三年物業費繳清。
????第三天,調解員對陳大爺進行了回訪。陳大爺表示十分滿意,并想要加入到社區志愿者服務隊伍中來。考慮到陳大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社區最終同意陳大爺將自己的孫子介紹到社區志愿服務隊伍中來,為和諧社區建設盡一份力。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下一步,陜汽路社區將持續深入踐行“六個在一線”工作法,優化打造“六個平臺”,搭建“黨建聚鄰”體系,進一步發揮“XIAN·鄰里”工作室的矛盾調解、文明普法、鄰里協商作用,提早發現矛盾、就地化解矛盾,用實際行動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模式,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積累基層治理經驗,打造聯動破題、多元善治的示范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