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崇皇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引領、共治共建、多元服務”為目標,拓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閉環鏈”,以“三圈融合”扎實推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用心辦好群眾操心事,聚焦資源力量“融合”,打造基層治理“法治圈”。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街道黨工委創新實踐“先鋒在線365”社區治理服務模式,深化“信訪+調解”工作機制,創建“1330訪調對接”工作模式(“1”是一次受理;“3”是三種渠道分流轉辦;“30”是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向群眾反饋辦理結果。),建立“1+N”訴調工作機制(一個案件、一個專班、一名包抓領導、一名專業法律和N個工作人員),定期將信訪事項、矛盾糾紛進行匯總、梳理、分流,實施清單化管理,形成“受理—交辦—調處—結案—反饋—優化”閉環處置流程,真正做到“讓機制多運轉,讓群眾少跑路”。比如,涇康園社區依托“康康說事”、“一四六”矛盾調解機制等服務平臺,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7起,調解率100%。依托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在井王村成立“第一書記工作室”,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司法專業特長,妥善解決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86個。
用情辦好群眾煩心事,聚焦服務職能“融合”,打造基層治理“安全圈”。圍繞社區網格化精細化治理,實行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包抓社區、社區“兩委”成員包抓小區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紅色物業”引領基層治理效用,破解居民“關鍵小事”19個。比如,針對金鹿尚居小區業主裝修垃圾亂堆亂放、堵塞安全通道易引發安全隱患等問題,第一時間組織樓棟安全員、社區警務人員、社區網格員,入戶上門宣傳講解消防安全相關知識,勸導裝修業主及時清除,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聚焦北城新天地小區內地面塌陷問題,4次組織召開物業聯盟專題會,11名社區黨員、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路面修繕,累計消除安全隱患6處,保障居民“腳底下的安全”。
用力辦好揪心事,聚焦工作機制“融合”,打造基層治理“朋友圈”。圍繞扎實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帶頭持續深入開展“敲門入戶”走訪活動,邊走訪、邊排查、邊整改,下大力氣辦好民生實事。目前,累計走訪居民2000余戶,收集反饋問題117個、意見建議108條,已解決問題90個。比如,圍繞踐行“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理念,轄區涇渭觀瀾社區在全區率先推出“移動辦公桌”服務,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和志愿者主動走進各小區,現場幫助居民辦理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事項;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群體,專門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提供“上門辦”服務。截至目前,累計現場辦結事項1591件,居民滿意率99.6%。針對金鹿尚居小區居民反映強烈的自行車、電動車“見縫插針”等無序停放現象,及時組織社區、物業和居民代表三方協同、積極協商,快速解決了居民停車難、充電難問題,目前已建成投用車棚8處,得到《陜西日報》、“西安發布”等主流媒體關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