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第一節 環境狀況
大氣
縣內大氣環境除受西安、咸陽、銅川工業比較集中城市污染影響外,污染大氣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商業等用煤爐灶和縣城區、涇火車站一帶日益增多的工業及生產鍋爐。據抽樣測定,1981~1983年,全縣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約510萬立方米。其中,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廢氣排放量21362.99噸,氮氧化物299.9噸,煙塵7234.38噸。城區工廠鍋爐排放煙塵濃度大多超過國標林格曼圖2級,有的甚至超過5級。涇河磷肥廠生產中,氟化物日排放量1.8萬立方米,使周圍莊稼受氟化物污染連年減產。改革開放以后,農村鄉鎮企業的大發展,使大氣環境的污染有增無減,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
水質
縣內水質環境主要受渭河及縣城區水質污染的影響。據陜西省環保部門1979~1981年在耿鎮渭河橋采樣化驗,主要有酸、氨氮、有機物等污染物。從70年代起,縣城工業廢水排放量日益增大,至1981年,排放總量達214.79萬噸。據咸陽地區環境監測站1981~1983年對縣城氮肥廠、造紙廠廢水采樣測定,氮肥廠廢水中揮發性酚超標;造紙廠廢水中懸浮物2000~2800毫克/升,超標(500毫克/升)3~4倍,廢水中化學耗氧量每升180毫克,超標(100毫克/升)近1倍。城區污水未經處理全部排入陵雨干溝,既污染城區地下水質,又污染流經地域地下水質。1984年,西安市自來水公司在城區14處采樣化驗,除縣自來水廠水質符合飲用標準外,其余13處不同程度受到廢水污染。位于縣城東南陵雨干溝旁的高陵一中及附近村莊一帶,地下水水質硬度高達59度,超過國標(25度)1倍多,不能飲用。1984年后,鄉鎮企業廢水排放量成倍劇增,縣境部分地域水質污染日趨嚴重。
廢渣
縣內廢渣主要是氮肥廠和造紙廠、飲料廠等工廠鍋爐爐渣和煤矸石等。據統計,1983年全縣工業廢渣27415噸。隨工業、鄉鎮企業發展,工業廢渣日益增多。加之城區人口的增多,生活垃圾的污染也日見嚴重,并已成為環衛工作解決的重要內容之一。
噪音
縣內噪音主要在縣城和涇河火車站一帶。據測定,縣城南什字白天交通噪音約120分貝,臨近西禹公路的東方紅東路和文衛路,夜間交通噪音不低于80分貝,嚴重影響機關正常辦公、學習和居民生活。
第二節 環保工作
污染監測
本縣環保污染監測主要靠省、市(地)環保部門監測機構監測。1979~1981年,陜西省環保部門在耿鎮渭河橋取樣,進行渭河水質有機類和無機金屬類含量監測分析。1981~1983年,咸陽地區環保監測站在楊官寨渡口取樣,對涇河水質狀況進行監測評價。同時,對高陵氮肥廠、涇河磷肥廠、縣造紙廠和化工廠等企業的廢水及環境污染進行監測。對廢水pH值、懸浮物、氰化物、砷、酸、硫化物、化學耗氧量進行分析評價。對大氣環境的監測僅限于縣城建局環保工作人員通過長期觀察,用林格曼圖色譜進行目測對比,確定相似濃度。其它污染及其污染程度,無監測手段。
污染治理
對大氣環境的治理,一是1981年針對涇河磷肥廠氟化物污染,敦促該廠投資9萬元停產改裝混化車間裝備為先進技術裝備,回收氟化物,使氟化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采取行政干預,對工業鍋爐普遍進行更新改造,安裝消煙除塵設備。督促陜西省公路局涇河柏油庫安裝6.5噸和4噸有消煙除塵設備鍋爐兩臺。兩次改造高陵氮肥廠、縣造紙廠鍋爐,增設消煙除塵設備。對煙塵嚴重污染縣城環境的油脂廠,責成新建鍋爐車間,安裝新鍋爐。對其它有鍋爐的企業提出限期改造目標。針對陵雨干溝水質環境的治理,主要抓了氮肥廠和縣造紙廠廢水污染的治理。對氮肥廠廢水中揮發性酚超標問題,責成該廠限期采取措施,使揮發性酚在1981年即得到有效控制。對縣造紙廠廢水中懸浮物和化學耗氧量超標問題,雖采取一定措施,仍未達到排放標準。陵雨干溝上游鄉鎮企業廢水排放污染問題,尚無有力措施制止。工業廢渣多被用作樓房頂層隔熱輕質材料。生活垃圾,多用于墊路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