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保甲制,設區、鄉、行政村,將原來的6鄉、33保改為6區、33鄉。
1950年5月5日,撤區并鄉,將33個鄉并為16個鄉。
1952年11月25日,全縣又設5個區、27個鄉:一區,區公所駐縣城鹽店巷。轄城關、高橋、蕭家莊、中王、銀王5個鄉。二區,區公所駐張卜村。轄郭家、渭陽、西關、陳楊、榆楚、馬北6個鄉。三區,區公所駐耿鎮(自然鎮)。轄耿鎮、李家莊、馬伍什、劉家莊4個鄉。四區,區公所駐姬家莊。轄新莊、井王、繩劉、枸杞趙、高劉、東城坊6個鄉。五區,區公所駐通遠坊。轄廟王、竹林寺、高馮、安王、史喻、皂角樹劉6個鄉。
1953年,將5個區調整為4個區,將27個鄉調整為1個鎮26個鄉。
1956年2月8日,再次撤區并鄉,將1鎮26個鄉并為1鎮9個鄉,皆以其駐地所在村(鎮)命名為城關鎮、中王鄉、張卜鄉、榆楚鄉、崇皇寺鄉、姬家莊鄉、通遠鄉、灣子鄉、耿鎮鄉、馬家灣鄉。
1958年8月公社化時,在全縣范圍內又建立6個公社。按城關鎮、中王鄉的范圍建立東風公社、公社機關駐中王村;按張卜鄉、榆楚鄉的范圍建立先鋒公社,公社機關駐張卜村;按崇皇寺鄉、姬家莊鄉的范圍建立七一公社,公社機關駐崇皇寺(自然鎮);按通遠鄉、灣子鄉的范圍建立星火公社,公社機關駐通遠坊;按耿鎮鄉的范圍建立紅旗公社,公社機關駐耿鎮;按馬家灣鄉的范圍建立燈塔公社,公社機關駐馬家灣。公社為政社合一組織,取代了鄉(鎮)。
1958年10月15日,又按縣的范圍建立了高陵公社。此時一縣一社,縣、社并存,將原來的6個公社均依原名改為6個耕作區,駐地依舊。
1958年12月14日,將紅旗耕作區(即今耿鎮)劃給西安市后,縣和公社共轄5個耕作區。
1959年1月1日,撤銷高陵縣,改為三原縣高陵公社。將原為縣和公社共轄的5個耕作區,均依其駐地名改為中王管區、張卜管區、崇皇管區、通遠管區、馬家灣管區,悉歸三原縣高陵公社管轄。
1961年5月20日,撤銷轄有5個管區的高陵公社,將馬家灣管區劃給三原縣高莊公社,將下余的4個管區改為公社:中王管區改為高陵公社;張卜管區改為張卜公社;崇皇管區改為崇皇公社;通遠管區改為通遠公社,皆歸三原縣管轄。
1961年9月1日,恢復高陵縣,馬家灣管區和以上4個公社復歸本縣。又將這4個公社、1個管區大體按1956年的鄉(鎮)范圍劃分9個公社:高陵公社分為城關公社、藥惠公社;張卜公社分為張卜公社、榆楚公社;崇皇公社分為崇皇公社、姬家公社;通遠公社分為通遠公社、灣子公社;馬家灣管區改為馬家灣公社。
1963年8月20日耿鎮地區(即今耿鎮,劃出時稱紅旗耕作區)還歸本縣,并改為耿鎮公社。至此,全縣轄10個公社。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除城關公社外,其余9個公社均予以更名。藥惠公社改為東風公社;張卜公社改為戰斗公社;榆楚公社改為紅陽公社;崇皇公社改為紅衛公社;姬家公社改為紅慶公社;通遠公社改為紅旗公社;灣子公社改為紅星公社;耿鎮公社改為東方紅公社;馬家灣公社改為旭東公社。1972年,9個公社恢復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名稱。全縣共10個公社,轄80個大隊423個自然村。
1984年,改政社合一為政社分開。全縣10個公社,除城關改建制為鎮外,在其余9個公社駐地設立鄉,至此,人民公社事實上不復存在。生產大隊改稱為村,生產隊改稱為組。1985年5月,又將通遠鄉和耿鎮鄉改為建制鎮。至1989年,全縣共有3鎮7鄉87個建置村。
鹿苑鎮 地處縣境中心稍偏東北部。東與藥惠鄉為鄰;南接崇皇、榆楚、張卜三鄉;西、北兩面與通遠鎮、藥惠鄉毗連。東西寬約5.83公里,南北長約6.7公里,總面積20.9平方公里,轄9個建置村,鎮政府駐縣城西街北側。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6933戶,28342人。
通遠鎮 地處縣境北部。東鄰藥惠鄉、鹿苑鎮;南連崇皇、姬家兩鄉;西接姬家、灣子兩鄉;北靠三原縣安樂、陂西兩鄉。東西寬約6.5公里,南北長約8.5公里,總面積31.44平方公里。轄10個建置村。鎮政府駐通遠坊。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6130戶,26243人。
耿鎮 地處縣境最南部,為本縣渭 河南唯一轄區。東、北兩面瀕臨渭河,北與張卜、榆楚兩鄉隔河相望;東南與臨潼縣西泉鄉為鄰;南連西安市灞橋區新合鄉;西與馬家灣、崇皇兩鄉以河為界;西南靠灞橋區水流鄉。東西長約8.1公里,南北寬約4.85公里,總面積10.9平方公里,轄6個建置村,是全縣最小的鄉(鎮)。鎮政府駐耿鎮街道東段北側。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3975戶,6206人。
張卜鄉 地處縣境東南部,渭河之北。南隔渭河與耿鎮相望;西靠榆楚鄉;北與鹿苑鎮、藥惠鄉為鄰;東和東南與臨潼縣新市、西泉、北田三鄉接壤。東西寬約7.6公里,南北長約10.25公里,總面積47.63平方公里,轄13個建置村,是全縣最大的鄉(鎮)。鄉政府駐張卜村。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7171戶,30618人。
姬家鄉 地處縣境西南部。東與崇皇鄉、通遠鎮相鄰;南與馬家灣鄉隔河相望;西與涇陽縣崇文鄉、永樂鎮接壤;北與通遠鎮、灣子鄉毗連。東西寬約5.8公里,南北長約10.7公里,總面積40.71平方公里,轄11個建置村,為本縣第二大鄉(鎮)。鄉政府駐姬家莊。1990年人口普查時,有6929戶,29760人。
藥惠鄉 地處縣東北部。南臨鹿苑鎮、張卜鄉;西靠通遠、鹿苑兩鎮;東連臨潼、櫟陽、新市兩鄉;北接三原縣陂西鄉。東西長約8.5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總面積28.47平方公里。轄9個建置村。鄉政府駐中王村東。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4774戶,20192人。
崇皇鄉 地處縣境西南部,涇河北岸。東臨榆楚鄉,南隔涇渭河與馬家灣鄉、耿鎮相望;西連姬家鄉;北接通遠、鹿苑兩鎮。東西寬約6.5公里,南北長約8.2公里,總面積27.6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崇皇寺。轄7個建置村。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4455戶,19102人。
灣子鄉 地處縣境西北部。東臨通遠鎮;南連姬家鄉;西接涇陽縣永樂鎮、三渠鄉;北與三原縣高渠、安樂兩鄉毗連。東西長約6.45公里,南北寬約5.05公里,總面積21平方公里。鄉政府駐灣子村。轄8個建置村。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3814戶,16141人。
榆楚鄉 地處縣境中部。東臨張卜鄉;南隔渭河與耿鎮相望;西連崇皇鄉;北靠鹿苑鎮。東西寬約5.8公里,南北長約7.88公里,總面積25.77平方公里。鄉政府駐榆楚村。轄6個建置村。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4156戶,17649人。
馬家灣鄉 地處縣境西南隅,涇河以南,渭河以北,為本縣涇河南唯一轄區。東瀕涇、渭交匯處,隔渭河與耿鎮相望;北隔涇河與姬家、崇皇兩鄉相望;南臨渭河與西安市灞橋區水流鄉、未央區草灘鄉相望;西與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鄉和涇陽縣高莊鄉接壤。東西長約10.25公里,南北寬約5.2公里,總面積22.21平方公里。轄8個建置村。鄉政府駐馬家灣。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有2072戶,9115人。